搜索
收藏
皖中評│他們的宣講,何以如此“叩擊”心靈?
時間:2025-07-07 來源:合肥在線 作者:
皖中評特約評論員 飛揚(資深時評員)
據中國文明網報道,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濱湖世紀社區,活躍著一支特殊的宣講隊伍——“圓夢”百姓基層理論宣講團。這支由社區居民組成的宣講團,用8年時間探索出一條“來自百姓、凝聚百姓”的理論宣講新路子。
宣講團骨干成員江炳安在轄區300余家企業和社會組織中擁有過萬粉絲;青年宣講員張曲鴻作為一名公交車駕駛員,將流動的車廂打造成為理論宣講的“行走課堂”,讓每一次出行都成為一次精神洗禮……
濱湖世紀社區“圓夢”百姓基層理論宣講團成員洪德泉在宣講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合肥文明網供圖
毋庸置疑,理論宣講是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深入一線、深入群眾、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徑,是打通理論宣傳和理論武裝“最后一公里”的有效途徑。
步入新時代,高質量的宣講怎么開展?
和觀眾心連心的“氣場”如何構建?
如何做到和觀眾眼光“平視”?
這些課題,不僅需要深入破解,更重要的是要貫通時代的邏輯,叩擊觀眾的心靈。
換而言之,弄清楚為何宣講?何以宣講?
講什么?對誰講?怎么講?
如何達到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效果?
今年以來,安徽開展“沿著總書記足跡學思想”沉浸式宣講暨創新思政課走進多所高校。每到一處,青年宣講員與數百名同學一起,沉浸式開展一場場精彩紛呈的理論宣講。
合肥曲藝團用快板的形式宣講 。央廣網發 中共安徽省委講師團供圖
別開生面,創意滿滿……從快板到短劇,從脫口秀到角色扮演,一個個“走心”創新的宣講作品在不經意間,將思想的火種埋進廣大師生、干群的心中。
“小切口”聚焦“大主題”,“小載體”匯成“大舞臺”,宣講讓“理響江淮”的品牌越擦越亮。
近日落幕的“舉旗幟·送理論”微宣講競賽暨青年宣講大賽總決賽,亦有“出新”之處。
比如,總決賽不設專家評委,直接面向青年大學生,選手們講得好不好,由現場100名大學生舉牌評價,激發更多人同臺展示、同頻共振,“同上一堂大課”。
“出新”之外——更為重要的是,更加突出“出彩”“有味”。《以信仰之光照亮奮進之路 用青春之力書寫“皖”美答卷》《在泥土里扎根 在擔當中成長》《戰功深藏 初心如磐:老兵王於昌的忠誠與堅守》《我發現了新元素》……
放眼更大的視野,理論宣講不僅是一門“技術活”,更是一堂“走心課”,不僅需要掌握時度效,更需要將心注入、打動人心、激蕩人心,不僅要有厚度備顯“沉甸甸”,同時亦有溫度呈現“時代味”,從身邊到指尖,從眼前到耳畔——彰顯出“接地氣”“冒熱氣”“沾露珠”“帶泥土”的縷縷清香。
將時下流行的“脫口秀”脫口秀搬上宣講的舞臺——沉浸式宣講,回應了觀眾的期待,生動激發了思想傳播中的“連接器”“轉換器”“揚聲器”作用。
在一個個宣講現場,掌聲雷動、氣氛熱烈就是最好的例證。
年輕的面孔、鮮活的語言和貼近青年的方式……形式新穎、內容深刻、表達生動,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青言青語”,讓青年講給青年聽,推動青年理論宣講工作“活起來”“火起來”。
從這個意義上說,給理論宣講換個“打開方式”,不僅“有意義”,亦十分“有意思”。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江淮處處好風景——通過“小故事”反映“大時代”,將“高大上”的理論演繹成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本地事”“身邊事”,著力打造宣講場景,搭建平臺載體,匯聚人才資源,創新話語表達,定能從更大范圍、更深情懷、更熱溫度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江淮大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責任編輯:馬 靜
執行編輯:吳誠誠